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,书体的演变,书体之间的相互包容,从最原始的状态中即已蕴含了彼此。如,欧阳询的九成宫碑,其中就藏有北碑的痕迹,甚至有的点划都很相似;再如张迁碑,方峻隶书中饱含了篆书的写法,有的俨然就是篆书的结字,这样的例子很多等,这都给我们在研习楷书时打开了一个思路,那就是无论主攻哪个书体都要学会融汇贯通,正如孙过庭《书谱》“草不兼真,殆于专谨;真不通草,殊非翰札”所记,前人对真、草书互融有过不少论述,这一阐述是经过无数人的实践所证实的经验,在处处充满诱惑力、书坛百家争鸣的当下,今再围绕“作真如草”这个主题赘述,对此我的理解是:楷书书写过程中在注重法度和书写速度的同时,还要辩证借鉴其它书体的结字、用笔和意趣融入其中,以丰富其结字的变化、用笔的节奏、情趣的宣泄,进而最大程度地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表现力,这种书写状态与笔墨当随时代是相一致的。
作楷如草可强“势”。蔡邕《九势》“书肇于自然,自然既立,阴阳生矣,阴阳既生,形势出矣。藏头护尾,国在其中,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。故曰:势来不可止,势去不可遏,惟笔软则奇怪生焉。”“势”在书学中十分重要,我认为其势来源于形,有形必有势,这种势是运动的,充满张力的。速度是势的典型表现,当我们在书写楷书时,揉入行草笔意,加快了书的速度,增强了线条的律动感,给本来法度森森的楷书注入动感,打破其静穆的常态,此时楷书的态势是充满生机的,行草之笔或行草之意让楷书活了起来,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。
作楷如草可顺“气”。我觉得楷书创作的难点除了讲“法”之外,就是作品的气息贯通,这里指的气息主要有两个方面,一是单字的气息,二是章法的气息。初学楷书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困惑点,那就是很难把基本的笔划有机地组合起来,无论是临帖还创作,感到结字显得生硬,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笔划之间上承下合的气息。对于一幅作品来说,就是字与字之间、行与行之间的呼应,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呼应不够,整幅作品会显得呆板,没有生气。书写过程中注入行意就是增强楷书作品血脉贯通、气势连贯的“催化剂”,作品更富有节奏感,通篇气息更加通达。
作楷如草可增“趣”。楷书要写到位比较容易,而要写出味道则很难。在书法创作中,“到位”和“味道”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,如果写得太到位了,将会失去味道,如果一度强调味道,必将导致到位的缺失。因此,能把一幅楷书作品写出味道来是每一个书家都愿追求的“梦”,要实现这个梦,“作楷如草”就是个很好的思路和办法。
作楷如草可激“情”。在五体中楷书是最讲求“法”的。过多强调“法”,也是规律性的东西过多,会束缚作者的书写性情的发挥,有人说楷书不像行草书,难以写出性情来。我觉得只要得法,楷书也是可以写出性情来的。楷书同样可以用速度打破僵化,用浓淡干湿表现节奏,用多变的线条体现生机。孙伯翔先生在楷书中揉入行草笔意,适当加入行草字,让庄严肃穆的魏楷变得活泼而不失凝重,作品中充满了情感,他的“魏楷书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